所在地:陕西省 院校隶属:教育部
院校特性: “双一流”建设高校 研究生院

专业介绍

专业名称: 控制科学与工程
专业介绍:

电子工程学院

1.系统工程

系统工程学科是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的二级学科,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学科现有教授5人,副教授和高级工程师6人。该学科在系统集成、系统优化设计、智能和网络化控制、目标探测与跟踪系统设计、指挥控制与决策等领域一直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取得了一系列理论和应用成果。研究方向主要有:电子信息系统建模与计算机仿真、基于网络的信息系统设计、系统集成技术及应用、最优化算法、智能算法及在天线系统设计中的应用、先进控制技术和自动测试系统、进化计算、人工智能及应用以及网络化控制系统等。主干课程:随机过程、矩阵论、系统工程与系统集成、数字信号处理、系统建模与仿真。该专业的毕业研究生主要在高等院校、中国航空航天、中国电子科技集团、中国电子产业集团以其他国防重点单位、大中型国际通信企业以及外资企业等单位就业,就业率达100%

2.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

    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是省部级重点学科,具有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权。现有教授9人,副教授8人。本学科在基于量子免疫动力学的计算智能理论与应用、被动多传感器目标探测与跟踪技术、基于临地空间平台的遥感信息协同感知与获取等领域居国内领先地位。研究方向主要有:模式识别、图像通信与处理、智能信号/信息处理、人工智能、网络多媒体技术、计算机视觉、机器学习、智能系统和神经网络理论等。主干课程:非线性信号与图像处理、自然计算、人工智能、模式识别、人工免疫系统、智能目标识别分类技术。该专业的研究生主要在高等院校、中国航空航天、中国电子科技集团、中国电子产业集团以其他国防重点单位、大中型国际通信企业以及外资企业等单位就业,就业率达100%


机电工程学院

控制科学与工程

本学科具有一级博士学科授予权,并可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目前在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学科方向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学科研究方向涵盖先进及智能控制理论和应用、数据融合、自动测试及信号处理、控制网络、模式识别、图像处理等研究领域。横跨机电工程学院的自动控制系、电气工程及自动化系、机电科技研究所等单位。学术骨干中年轻人居多,学术思想活跃。近年来,本学科教师承担了几十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防预研等纵向项目。本学科还与全国的许多科研院所和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承担了许多横向科研项目。发表了一批被SCIEI检索的高水平论文,出版了英文专著。在教学方面设立了适合信息、电子领域专业人才培养的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课程体系,为本学科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空间科学与技术学院

081100控制科学与工程

学科方向:01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

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学科是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下的二级学科,具有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权,现有教授2人、副教授10人。主要研究信息检测技术与复杂自动化装置相结合的设计理论、工程方法和实现技术,通过融合信息、通信和控制技术完成具备复杂功能的自动化装置和工程系统。本学科主要培养信息系统设计、环境感知与人工智能、信号检测以及复杂电路设计等领域的高级复合型技术人才。主要研究方向有:空间嵌入式系统设计、智能工业互联网系统、人工智能与优化控制、图形图像处理以及数模混合电路设计技术等。研究中突出以信息检测技术为核心,面向现代工业、新兴行业和空间应用等背景下的复杂系统与装置开展核心技术研究。主干课程:工程优化方法、矩阵论、数字信号处理、模式识别、数字图象工程系统设计、智能系统原理、嵌入式系统设计等。该专业的毕业生主要在先进信息技术企业以及国家骨干科研院所从事信息检测和自动化系统的研发设计、生产运营和系统维护等相关工作,深受用人单位欢迎。

学科方向:02导航、制导与控制

导航、制导与控制学科是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下的二级学科,具有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权,现有双聘院士1人、教授和研究员10人、副教授和高级工程师8人。该学科在先进导航技术、全源导航与组合导航技术、新型自主导航定位技术、精确制导与智能控制技术、目标探测定位技术等方向已取得显著成果,尤其是X射线脉冲星导航技术和量子定时定位技术处于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本学科的主要研究方向有:先进导航技术及应用、目标探测跟踪技术、精确制导技术、智能控制技术等。主干课程:工程优化方法、矩阵论、数字信号处理、导航原理、数字图象处理、智能控制理论及应用、图像处理与成像制导。该专业的研究生主要在高等院校、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中航工业、中国电子科技集团、中国电子产业集团以及其他国防重点单位、大中型国际通信企业、外资企业等单位就业,就业率达100%


人工智能学院

081100 控制科学与工程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是我国在控制理论、模式识别、空间科学、导航制导等领域的前沿和应用基础研究、重大工程技术开发的科研中心和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学科研究方向瞄准国家和国防重大需求与科学前沿,驱动基础研究、先导研究和应用研究有机结合,重点围绕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先进控制理论与复杂网络、导航制导与智能控制技术、复杂机电系统建模优化与控制和空间飞行器测控技术等方向开展研究,着力解决我国控制工程、导航制导、空间飞行器测控、影像识别与融合领域的核心技术。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控制科学与工程高水平人才,努力建成一流的科学研究中心和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

本学科承担国家重大基础研究计划(973)、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重大科研项目17 项,国家级及省部级项目200 余项。本学科培养的人才中60%以上进入国家、国防重点研究机构,已成为我国控制科学与工程行业的骨干和引领者。

本学科建有智能感知与计算国际联合研究中心,评估期内举办了10 余次国际国内学术会议及研讨会。多人担任国家各科技委员会委员及国际国内学术机构的理事长、常务理事等职务,现有IEEE会士/高级会员5 人,20 余人次担任国际国内重要学术期刊主编、副主编和编委,众多学者活跃于国际学术前沿,已成为国际、国内控制科学与工程领域学术舞台的重要组成力量。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