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地:甘肃省 院校隶属:甘肃省

院校简介

学校领导

学 校 简 介


办学历史】甘肃政法学院是甘肃省省属的唯一一所政法类普通本科院校,是全国最早建立的省属本科政法院校,前身是1956年创建的甘肃省政法干部学校,1984年正式成立甘肃政法学院,开办普通高等教育。学校2006年取得硕士学位授予单位资格,2007年开办硕士研究生教育,2017年开办国际生教育,同年被确定为甘肃省博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是国家首批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院校、全国第二批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教育基地”和全国政法院校“立格联盟”成员。

机构设置】学校设有12个二级学院,建有省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9个、省级重点实验室2个、省级科研创新团队3个、省级智库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省级教学团队6个。

办学条件】学校现有兰州市安宁西路校区、兰州市安宁万新路校区、兰州新区校区3个校区。校园占地面积1066.59亩,校舍建筑面积39.77万平方米,教学科研行政用房面积16.85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6910.12万元,现有纸质图书126.31万册、电子图书80.80万册,建有现代计算机网络服务系统,建有专业实验室46个,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164个。能够满足办学需要。

人才培养】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1021人,其中本科生10145人,硕士研究生876人。在2006年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良好”。学校近两届教学成果奖评选中,获得省级教学成果奖5项,其中一等奖2项。建校以来,已累计为社会培养各级各类人才7万余人,涌现出一大批先进典型。

师资队伍】学校现有教职工894人,其中专任教师总数633人,高级职称教师414人,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教师513人,博士127人,博士在读67人,聘请兼职、客座教授282人。专任教师中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3人,全国优秀教师2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3人,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4人,甘肃省领军人才5人,甘肃省优秀专家2人,甘肃省 “飞天学者”8人,甘肃省“555”创新人才13人,“甘肃省园丁奖”9人,陇原师德先进个人1人。

学科专业】学校现有34个本科专业,涵盖了法学、管理学、工学、文学、经济学、艺术学等六大学科门类,社会学科、管理学、工学、人文学科为学校主要学科门类。有法学、侦查学、边防管理等3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13个省级特色专业。法学学科为甘肃省优势学科,证据科学、工商管理2个学科为甘肃省特色学科。有法学、工商管理、网络空间安全3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7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4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

科学研究】学校具有较强的科学研究能力,近五年科研成果获省部级以上奖励29项,其中教育部高校社科优秀成果奖1项,国家民委优秀社科成果奖1项,甘肃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3项、二等奖6项。学校承担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118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和自然基金项目38项。《甘肃政法学院学报》入选CSSCI扩展版来源期刊、北大中文核心期刊。

国际合作】学校注重国际合作与交流,与美国俄克拉荷马州立大学、英国胡弗汉顿大学、吉尔吉斯斯坦奥什国立大学、俄罗斯圣彼得堡大学、哈萨克斯坦法律大学等国外高校建立了互派留学生、访问学者、联合培养等校际学术交流与合作关系。

智库建设与社会服务】学校积极发挥学科和专业优势,主动服务法治建设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一是主动为全面依法治国和国家治疆治藏治边方略的实施提供有力的实用人才支撑;二是发挥人文社科研究基地的智库作用,为党委和政府决策提供智力支持;三是开展国别法治比较研究,积极服务“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四是发挥证据科学研究与应用重点实验室、司法鉴定中心、犯罪心理测试中心等科研服务平台功能,推进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为公正司法提供科技服务。

办学定位】办学类型定位:应用型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办学层次定位:以本科教育为主体,加强硕士研究生教育,开办博士研究生教育,拓展国际学生教育。学科专业建设目标定位:法学创一流,管理学树品牌,证据科学显特色,多学科交叉融合、协调发展。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政治素质过硬,专业知识扎实,具有法治信仰、人文情怀、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应用型专门人才。服务面向定位:立足甘肃,面向全国,辐射“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积极为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西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法治建设服务。发展目标定位:经过5-10年的建设与发展,把学校办成西部一流,在“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有较高知名度,国内有重要影响的高水平政法大学。


学校简介

学校简介

        甘肃政法学院是甘肃省属的唯一一所政法公安类普通本科院校,前身是1956年创建的甘肃省政法干部学校,1984年改建为甘肃政法学院,开办普通高等教育,1985年开始招生,1989年开始招收本科生,2006年取得硕士研究生授予单位资格并于2007年开始招生,2009年取得法律硕士授权资格,2010年取得法学、工商管理两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014年取得社会工作硕士授权资格。经过50余年的建设,特别是近年来的快速发展,学校现已成为我国重要的政法公安类院校之一。

        学校现有各级各类在校学生15951人,其中硕士研究生468人,全日制普通本科生10968人,体改生47人。学校现有教职工666人, 其中,专任教师489人,教授、副教授209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教师411人(其中博士77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人才支持计划”3人,甘肃省领军人才4人,省级教学名师4人,甘肃省优秀专家2人,全国优秀教师2人,兼职客座教授221人。

       学校设有法学院、民商经济法学院、公安分院、公安技术学院、经济管理学院等12个二级学院。学校学科专业特色鲜明,法学、公安学教育优势明显,现有法学、治安学、侦查学、刑事科学技术、信息安全、边防管理、禁毒学、工商管理、市场营销、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物流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会计学、劳动与社会保障、社会工作、公共事业管理、行政管理、政治学与行政学、汉语言文学、英语、新闻学、广告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知识产权、绘画、网络安全与执法等31个本科专业,涵盖了法学、经济学、管理学、文学、工学、艺术学等六大学科门类。学校拥有法学和工商管理2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有法学理论、刑法学等15个硕士学位授权点,学校为法律硕士、社会工作硕士等2个专业学位授权单位。学校现有法学、侦查学、边防管理3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有法学、侦查学、边防管理、工商管理、刑事科学技术和社会工作6个甘肃省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有法学、公安学、刑事科学技术3个省级重点学科。

        学校为首批国家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是全国政法干警招录体制改革试点院校、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院校和教育部确定的地方院校第一批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院校。学校法学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为国家级建设项目,甘肃省证据科学技术研究与应用实验室为省级重点实验室,安全保障技术研究与应用重点实验室为甘肃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学校有公安技术实验教学中心和法律实验实训中心2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甘肃省经济法制研究中心、西北民族地区侦查理论与实务研究中心和循环经济与可持续发展法治研究中心3个省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和11个校级科研机构。学校拥有法医DNA实验室等62个教学科研实验室。学校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和电子图书共计140余万册。

        在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发布的2013年学科评估结果中,学校法学学科得分排名并列第13名,在西北参评高校中名列第1名; 2013 年12月30日 中国校友会网最新发布的《2014年中国大学评价研究报告》显示,我校在公布的全国707所本科院校中名列第392名,在公布的甘肃省内16所本科院校中名列第7名,在公布的全国13所政法类院校中名列第8名。

        学校主办的法学专业学术期刊《甘肃政法学院学报》和《西部法学评论》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其中,《甘肃政法学院学报》入选北大中文核心期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被评为“全国高校百强社科期刊”、“甘肃省优秀期刊”。学校重视学术交流活动,积极开展对外交流合作,与美国福特海斯州立大学、英国胡弗汉顿大学等院校建立了互派留学生、访问学者的校际学术交流与合作关系。

        学校立足甘肃,辐射西北,面向全国,积极服务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法制建设。自建校以来,已累计向社会培养各级各类人才6万余人。毕业生就业率多年稳定在85%以上,大部分毕业生分布在西部地区公检法司和全国武警边防、缉毒、消防部队等岗位。

        新时期,学校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树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秉承“崇德明法、弘毅致公”的校训,坚持“稳定规模,调整结构,突出特色,提高质量”的办学思路和“法学创品牌,公安学办特色,法商结合,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建设思路,实现“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坚持改革创新,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科学研究水平,增强社会服务能力,促进学校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努力把甘肃政法学院建设成为在西北地区有重要地位、全国同类院校中有重要影响的高水平教学型政法公安大学,努力向教学研究型大学迈进。

周边环境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