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考研专业课自测试题及答案之教育心理学
2011年11月18日
来源:万学海文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执行解题计划,监控
2.起固定作用的观念
3.认知阶段,联系形成阶段,自动化阶段
4.辨别,具体概念,定义性概念,规则,高级规则
5.在条件刺激出现时或稍后呈现的无条件刺激
二、选择题
1.(1) 2.(4) 3.⑶ 4.(4) 5.(3) 6.(3)
三、名词解释
1.认知策略:指运用有关人们如何学习、记忆、思维的规则支配人的学习、记忆或认知行为,并提高其学习、记忆或认知效率的能力。
2.终结性评价:教学设计的环节之一,是在对教学进行修正与补救之后,对教学效果进行的最终评价。
3.教学设计:在实施教学之前,依据学习论和教学论原理系统计划教学的各种环节,为学生的学习创设最优环境的准备过程。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教学设计一般是由专业设计人员进行的,包括目标设置、教材开发、测量评价、工具开发和教学策略的开发等。狭义的教学设计指教师进行的课堂教学设计。
4.需要层次论: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人有七种基本需要,按其满足的先后,可由低级到高级排成一个需要层次:基本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自尊需要,认知需要,审美需要,自我实现需要。满足这七种需要是推动人的各种行为的动力的基本源泉。
5.纵向迁移:加涅区分的一种迁移类型,指已掌握的概念和原理在新的、需要产生新概念或原理的情境中的运用。
四、简答题
1.简述动作技能遗忘的特点及其原因。
答:动作技能一经学会,便不易遗忘。原因如下:动作技能是经过大量的练习之后获得的,经过过度学习的任务是不易遗忘的。许多动作技能是以连续任务的形式出现的,连续的任务相对简单,故不易遗忘。动作技能不同于言语知识,它的保持高度依赖小脑和脑低级中枢,而这些中枢可能比脑的其他部位有更大的保持动作痕迹的能量
2.有人说知识的测量比较容易,能力的测量比较困难,这种说法的根据是什么?从广义的知识观来看,这种说法是否有道理?
测量知识时要求学生表现的行为是说出,写出,这些行为可以直接观察到,易于测量。能力习得后的行为,往往不易观察到,尤其是比较高级的策略,其习得的行为标准是学习者在学习、记忆、思维或解决问题过程中实际应用了认知策略并提高了学习、思维或解决问题的效率。然而学习、记忆、思维或解决问题过程是内潜的,不能直接观察,所以其测量比一般智慧技能和言语信息的测量困难。知识易测,能力难测的依据是知识能力习得后的行为标准。从认知心理学角度看,如果能力主要指策略性知识,那么这种说法还是有一定道理的。
3.早期学习理论行为派与认知派在学习的本质、过程和条件的看法上有哪些根本分歧?
答:行为派把学习简单地看作是刺激和反应的联结的形成,强调多次重复的练习和强化等因素对学习的重要作用。认知派认为学习是头脑内部的过程,强调学习内容与头脑中原有观念内容的相互作用。
4.根据媒体报道,电视剧《还珠格格》上演以后,有小孩模仿小燕子,从楼上往下跳。按班杜拉视为学习论,这种学习属于亲历学习还是观察学习?据班杜拉的替代强化理论,可以消除媒体展示的“榜样”行为(此处是小燕子的行为)的不良影响,你能提出适当建议?
答:属于观察学习,通过观察榜样(小燕子)的行为而习得了一定行为。根据班杜拉的理论,要消除这一行为,需要电视剧制作者向观众展示小燕子表现出上述行为的后果,如被摔成重伤,痛苦不已等。
5.举例说明经典条件反射与操作条件反应的区别。
答:经典条件反射是刺激替代,即用条件刺激替代无条件刺激而与反应形成联系。操作条件反应是反应替代,即某一反应逐渐与某一刺激形成联系,从而排斥其他反应与该刺激形成联系。经典条件反射中强化在反应之前出现,操作条件反应中强化在反应之后出现。
上一页 [1] 2 |
招生信息